厉害了,我的“国”:关于“国”字的几个面相

从古至今,“国”都是一个常用字,几乎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上它的写法也是五花八门,累积到现在,据不完全统计至少30多种。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國”“国”两种写法,不熟悉的还有“囻”“囯”“圀”等一大堆。

厉害了,我的“国”:关于“国”字的几个面相

“国”的若干异体

先从“國”说起,这个字最早(西周金文)写成左“囗”右“戈”,“囗”表示疆域(注意:“囗wéi”不是“口kǒu”,它是“围”的初文,从“囗”的字都跟一定的范围有关,比如“囚”“困”“园”),“戈”表示武器,全字表示的意思就是用武力守卫的疆域,后来字形慢慢演变成了“或”,因为有时被借去表示“或者”或“疑惑”,容易混淆,所以就在字形上附加了“囗”或者“土”以示区分,成了“國”或“域”,这两个字形又各自分工,前者表示“国家”,后者表示“疆域”。

厉害了,我的“国”:关于“国”字的几个面相

“國”的形体流变

“国”,一般认为“國”跟它是繁简字的关系,其实问题还真没那么简单。早在隋朝石刻中,“國”出现了“囯”这样的俗写形式,“囯”是个从囗从王的会意字,表示由王统治的疆域。网上有人说“囯”是洪秀全的发明,时代太晚。俗书“王”“玉”经常混淆,于是又出现了“国”这样的写法。日本人总觉得“国”是他们创造的字形,中国的简化字采用了他们的写法。其实,“国”至少在敦煌文献里已经出现了,日本人只是沿袭了中国的写法。(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上世纪五十年代讨论汉字简化方案时,从一大堆“国”的异体写法里选中了“国”,这个字形既书写简便,又具有中国“玉文化”的意蕴,因此一直沿用至今。最近几年流行一首叫《国家》的歌曲,歌词一句是“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吹毛求疵地将,这个“口kǒu”应该是读成“囗wéi”的。

厉害了,我的“国”:关于“国”字的几个面相

太平天国采用“囯”字

厉害了,我的“国”:关于“国”字的几个面相

“囻”,这个字形百度百科上说产生于民国时期,象征着“国家属于人民”,反映了当时的民主共和社会思潮。实际上,“囻”在六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东魏元象二年《凝禅寺三级浮图碑》:“布锦千城,散绮万囻。”),民国只是沿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大概是受到古代“民为邦本”的国民观念的影响。《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通过换符,全字变为从囗从民的会意字,表示拥有民众的特定疆域。所以从产生时代看,“囻”似乎跟民主思想还扯不上什么关系。

厉害了,我的“国”:关于“国”字的几个面相

厉害了,我的“国”:关于“国”字的几个面相

《凝禅寺三级浮图碑》(局部)

“圀”,一般认为这是酷爱创新的武则天所造的字之一。传说她称帝之后,有人说“國”字里面的“或”有“迷惑”的意思,寓意不大好,建议她修改,最开始把“或”改成“武”,仔细一琢磨不对劲,这不是把自己困在囚牢里了嘛,于是又改成了“圀”,表示八方土地。

厉害了,我的“国”:关于“国”字的几个面相

* 图片来自网络和图书,侵删。

我是教现汉的董老师,跟你分享有趣有料的汉字汉语知识。点关注,不迷路,汉字汉语有点酷!@董老师聊汉语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9月16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