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杜诗之名打开成都 :一位当代作家的文化探寻之旅|文化观察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一千多年前,一个诗人来到一个城市,有了一场非凡的相遇。这个诗人是杜甫,这个城市是成都。公元795年末,为避“安史之乱”,杜甫从甘肃出发,流寓到蜀地,获得了他生命非常宝贵的一段时光。在这场相遇里,有大自然,有友情,有春夜喜雨的快乐,也有对北方故园的思念。在杜甫一生所写的1400多首诗作中,有五分之一的诗篇是在成都不到4年时间里创作的。当时的杜甫大概不会想到,他在成都写的诗,会流传到千年之后,成为构建成都精神文化资源的重要部分。

以杜诗之名打开成都 :一位当代作家的文化探寻之旅|文化观察

阿来在讲座中

在现代成都,除了有杜甫草堂可以让喜欢诗歌的人实地感受“诗圣”气息,这里还有很多热爱杜甫其人其诗的作家学者。当代作家阿来就是其中一位。一个卓越的当代作家,必然会有意识向自身所处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给自己的心灵和写作寻得一个源头活水。作为一名在成都生活、工作多年的当代优秀作家,阿来多年研读杜诗。在他的文章或者演讲中,均能看出他对杜甫的诗句信手拈来。

阿来也愿意将自己多年的心得分享给大众。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被强迫着背诵《唐诗三百首》,这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长大了,我们就会明白,古诗跟我们的生命、情感会发生真正交互性的影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难点就在于很难把它跟当下的时代和生活建立起联系。”

以杜诗之名打开成都 :一位当代作家的文化探寻之旅|文化观察

阿来在讲座中

从2022年2月12日开讲第一期,到2023年9月9日,阿来的“杜甫 成都 诗”系列讲座一共开启了20场。在延续一年半的时间内,阿来会在一个周六的下午讲一场杜诗,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杜诗里的人情、自然、历史、城市,以及杜甫高超的写诗技艺。从春到冬,从冬到夏,晴雨无阻,一个作家,一个讲台,以诗之名,传达热爱。在此期间,讲台还曾搬到川西高原,在四姑娘山脚下,在杜甫书写过的“西岭”千秋雪映照下开讲,带领听众进行了一场穿越古今的人文之旅。这些讲座都是免费对外开放报名的。听众中有机关干部、企业高管,也有中学教师、公司职员,还有不少在校就读的大、中、小学生。阿来讲得用心,大家听得也认真。积累下来,算得上是修了一门杜诗精讲课程。

以杜诗之名打开成都 :一位当代作家的文化探寻之旅|文化观察

阿来在讲座中

杜甫,在成都3年多时间,写下两百多首关于成都的诗篇。清澈的江水、丰富的植物、温润的气候、众多的古迹、时人的身影与生活场景、城市的气象,无一不在他笔下清晰呈现。这种“诗歌本”式的记录,在阿来看来,除了给文学史留下宝贵财富之外,还对城市史大有意义,“在杜甫入川之前,成都的自然风光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但没有人这么细致地观察过,也没有人以这样的审美格调来表达过。一座城市,无论是历史还是春光,只有经过书写与描绘了它的人才是真正的占有,杜甫的诗揭示并决定了成都这座城市的风情,杜甫是给成都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最早定下基调的那个人。没有杜诗,我们几乎无法描摹成都的诗意。甚至可以说,唯有跟文字、文学联系起来,一个城市的文化生命才会真正产生。”

以杜诗之名打开成都 :一位当代作家的文化探寻之旅|文化观察

阿来在讲座中

虽然阿来已久不写诗,但诗的光芒在他身上。人们在他的小说中能看到诗的身影。这跟他深厚的古典诗歌阅读积淀分不开。给大众讲杜诗,上古典文学课,阿来坦言也是自己深入学习的过程。作为古典诗歌中最杰出的代表,杜诗不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丽宝藏,还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学家闻一多评价杜甫时说,“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阿来深信书写的力量、记录的力量、文学的力量。他是这么讲杜甫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读杜甫的诗,把传统文化活出来,在自己的笔下,在自己的身上。

以杜诗之名打开成都 :一位当代作家的文化探寻之旅|文化观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9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