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士,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我们都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其中,荆轲就属于“士”这个阶层。

而且,荆轲应当属于死士。死士的任务是专门效忠于主人并且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替主人达到目的,哪怕牺牲他们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才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

同时,让人们感动的绝不仅仅是荆轲单纯对主人的效忠,还有他在刺杀秦王的过程中的悲壮。

这也让人们开始对“士”这个阶层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阶层?先秦时期的士文化又是怎样的?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这几个问题。

01 什么是士?士这个阶层是怎么形成的?

什么是士?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士这个阶层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形成而来的。

而且,“士”的内涵同时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不同时期的士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说到士的起源,还是要从西周时期说起。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士”这个字,在西周出土的金文文字中是以一个斧钺的形象表现的。也就是说,士其实是一个象形字。

为什么在西周时期要用斧钺来表示“士”这个字呢?这主要还是和士当时的职业内容有关。

在西周时期,士并不是一个阶层,而是指在监狱中工作的官员。用斧钺来代表在监狱中工作的官员,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了。

随着时间的演变,“士”在西周时期也发展出来了其他含义。

首先,士可以是一种对古代男子的美称。比如在我们读书时所学习的《诗经·氓》这首诗里,就有“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诗句。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在这里,士就是指普遍意义上的男子。

除此之外,士还渐渐演变成了一个阶层。

在西周,士被分为上士、中士和下士三个等级。有学者认为,“士”这个字出现的阶级性概念和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无论是天子、诸侯还是卿大夫,他们实际上的继承者只有一个。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其他的儿子就只能降低一个等级。

比如,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就会分封为诸侯。卿大夫的位置由其嫡长子继承,那么他的其他儿子就会成为士。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期,士的这个群体还和血缘有很大的关系。不仅如此,士还是贵族阶级中等级最低的一个群体。在“士”之下,就是庶民。

不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个字的写法就越发趋近于我们现代的写法。而与此同时,“士”这个字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士不再是依靠血缘维持关系的群体,而是变成了一群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士。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其实,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西周灭亡,强大的周王朝由盛转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周建立,也就是春秋时期的开始。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在这个时期,周天子的权威性被大大削弱,整个社会逐渐走入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诸侯国的力量开始变得强大,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从暗斗走向明争。而对于这一切,周天子已经没有回天之力,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孱弱天子。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处于贵族阶级中下游的这个群体也越发没落。他们从贵族群体中脱离出来。

他们处于贵族和庶民之间,既不同于贵族阶级的奢靡,也不同于庶民阶级的无知。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成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阶级和群体。

这个群体的诞生,也意味着中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阶层。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不过,这个群体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他们不仅包括掌握了知识的人才,还包括了掌握各种各样技能的人才。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熟知的很多历史人物其实都属于士这个阶层。

他们中有像苏秦、张仪这样的策士,也有像荆轲这样的死士和侠士,还有志趣高远的隐士,还有专门进行占卜的术士。

可以说,士这个阶层是一个包含了掌握各种各样技能的人的群体。

只有你有一技之长,只要你可以为别人带来价值,那么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自己争取金钱、地位和荣誉。

因此,这个群体具有极大的特殊性。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一方面,他们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维持日常的生活;而另一方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各个诸侯国也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养士”就在各个诸侯和卿大夫之间流行了起来。我们常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其实就和春秋时期的刺客豫让有关。

不过,不同的人对士这个阶层的看法和要求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在孔子心目中,士应该专注于行盗。他认为,身为士,不应该因为物质方面的匮乏而感到丢人,也不应该太过在乎物质条件。

士的任务是专注于自己的“道”。当然,这里所说的道就是孔子心目中“道”的含义,也就是“仁”。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那么,先秦时期士文化又是怎样的呢?

02 先秦时期的士文化

首先,士这个阶层非常看重个人的尊严。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士可杀,不可辱。”说的就是士这个阶层的特性。他们对自身的尊严和名声看得非常重要。

同时,他们也具有坚定的个人意志,其实也就是所谓的“道”。只不过,每个人对“道”的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即使在君王面前,他们也不会畏惧君主的权威。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传统的君权神授的观念已经逐渐被打破。

他们虽然在地位上处于社会的底层,但是在人格上却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他们不仅非常看重个人的尊严,还十分在乎整个“士”阶层的尊严。

有一次,赵国平原君的宠姬嘲笑了一个身有残疾的士。

这个人感觉自己受到了非常大的侮辱,于是就要求平原君杀掉那个嘲笑自己的宠姬。结果,平原君认为这个不是什么大事,也就没当回事。

没过多久他就意外地发现,自己门下的食客越来越少了,有一大半都离他而去。平原君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为了搞清楚原因,他就叫来了一个食客,问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食客对他说:“这是因为您不杀那个嘲笑残疾之士的宠姬啊。您门下的食客都因此认为您是一个看重美色、轻视食客的人,所以他们才会离您而去。”

这时,平原君才恍然大悟。于是,他立刻让人杀了那个嘲笑他人的宠姬,还亲自提着人头来向那个残疾之士道歉。

士人们一看平原君如此明理,也就又纷纷回到了平原君门下。

由此可见,士对自身的尊严以及整个阶层的尊严都十分看重。有的时候,这甚至比他们的生命还要重要。

此外,我们前面所说的“士为知己者死”也是先秦时期的士文化之一。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士为知己者死”的典故出自豫让的故事,豫让是春秋时期的四大刺客之一。豫让一开始在范中行氏的手下做事,但是却被人所厌恶。

后来,他来到了智伯的门下,才真正得到了赏识。智伯很喜欢他,两个人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这时,韩、赵、魏三国对晋国发难。打败了晋国,瓜分了晋国的领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智伯被杀。其中,赵襄子对智伯最为怨恨,还把他的头做成了酒器。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此时,豫让侥幸躲过一劫,逃到了山中。得知此事的他悲愤交加,他仰天长啸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于是就开始了他对赵襄子的复仇计划。

然而,豫让毕竟势单力薄,两次刺杀都被赵襄子擒获。第一次,赵襄子被他的忠心和义气所感动,于是就让身边的人放了他。

第二次,豫让仍然没有成功。他感念赵襄子之前放了自己,这次再次被抓也只能说是天意。

于是,他便向赵襄子提出了一个请求。他让赵襄子脱下衣裳,象征性地刺了几下衣裳,就算是完成了刺杀。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随后,他便仰天长呼:“我终于为智伯报了仇,可以下去见他了!”说罢便伏剑自杀。

这就是豫让的故事。他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智伯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明知不敌,却仍然冒着生命危险为智伯报仇。

但是赵襄子也曾经饶他一命,他把这份恩情也记在心上。最后,他还选择追随智伯而去,可见其对智伯的忠心耿耿。

这就是先秦时期的士文化。这些“士”的所作所为,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还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士大夫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

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的士文化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郭杰《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

王彬《中国古代的“士”与知识分子》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10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