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士?士的追求是什么?

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称士。上古掌刑狱之官亦称之为士。士在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对知识分子的统称。《论语》中的士一般都理解为还达不到君子水平的知识分子。对于士应该达到怎样的道德水准,曾子的看法在《论语.泰伯篇》有记载,其原文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何为士?士的追求是什么?

文中“弘”字朱熹注释为“弘,宽广也”,可以理解为广大的意思。“毅”字朱熹的注释则为“毅,强忍也”,可以理解为刚毅、坚强之意。

本章的译文可以这样理解,曾子说:“士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和追求,难道还不重大吗?为这一理想奋斗终身,至死方休,难道不是路程遥远吗?”

何为士?士的追求是什么?

朱熹对于士为什么要弘毅是这样注释的,“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意思就是追求仁德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就无法承受起其间的压力,如果没有刚强的毅力,是无法坚持长久的。朱熹还引用程颐夫子的注释,“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而不毅,就会出现视规矩如无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然难以长久。毅而不弘,则会失之于狭隘,难以立足,也就无从开始。

何为士?士的追求是什么?

追求仁德的实际是立志于道的读书人毕生都做不完的功课,不但自己要努力践行仁道,还要通过自己的身体立行感染身边的人,使仁德的种子在自己身边的每个人生根发芽,不断的发散、扩展,使自己学认可的理念得以传扬,这也是中国古代学者认为自己一心向学就能治国救民的思路。

现今社会很多读书人缺少的往往就是宽广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缺乏“仁以为已任”的意识,只是单纯的想去表达对所有事物的不同意见,以期博取人们的眼球,满足自己可怜的自尊心。见到儒家思想,甚至中华传统文化就喊打喊杀,却没有一点建设性的建议和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进步,个人认为批判性的继承,去其糟泊,让儒学精华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引导才是王道!使传统文化之精髓及内涵能得以传承,并对社会风气的改善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10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