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和“斯”是一回事?访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当发现现实的课本和古籍上都记录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你的记忆却是“斯人”时,真的是你产生了“记忆偏差”吗?

事实上,在这番讨论中,认为是“斯人”的网友并非“记忆偏差”,古籍和课本里的“是人”也没错,可这是为什么呢?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终身聘用专家、故宫博物院摹画组组长常保立于10月28日接受南方日报、南方+独家专访时给出了他的深度思考。耕读第,务我本,常保立在故宫工作了40余年,以古为师,入出案几抚卷问学,随先贤有悟,“得古人纸数行而已”,高赋入中两相之间,在古经典中向古人请益循找道理。

声张音敛力邀真赏,正是“斯人”与“是人”,旋使我们不由掉入久违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三者为参,与其争论谁对谁错,不如细思这文明现象背后的文化形成。

为什么“是”会念成“斯”?为什么认为“记忆偏差”的网友和古籍、课本都没错?五六十个版本的《静夜思》竟然都正确?在采访中,常保立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从语音发声的流转、我国传统文化的模糊性等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有深度的解惑思路。

以下是他的讲述——

为什么“是”和“斯”是一回事?访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焦点1

为何“是”会念成“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你非要问到底是“是”还是“斯”,就跟评论ci和chi谁对一样了。口语的发声读字不因始皇帝统一文字的社会强制而影响方言多样肆意的自然属性,使用仍在继续中。约定俗成,口口相传,字还是那个字,但语音的发声、留音因地利人和际遇流转不同而形成的方言分支泗流在比邻变衍不等中也仍然同时继续着,隔一条河,俩庄子口音就能不一样,但这只限于是本地人才能分得清楚,外地人猛一听可都是湖北啊!至于武汉话中是汉口武昌还是汉阳口音,那只有问武汉人自己了。听惯了乡音,耳熟能详的本土人怎么才能在异乡异客中向这些初来乍到乡音无改的外乡人解释清楚呢,在语言以口音为先导交际的社会里,听话听音识乡邻恐怕是各地人们交集时都存在的普遍现象了。

为什么“是”和“斯”是一回事?访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孔子像。资料图片

北方人说吃饭南方人叫“呲饭”,你能说互相听不懂么?口语的“呲”肯定是“吃”的意思,但文字上你能说用呲来代替吃,把吃字写成呲吗?之所以文字不能变。但因口音不同而发的声却可以不一样,这是因为文字的出现远晚于口语,口语隔院墙两人不见面就可以凭空对话,而文字不行,文字必须看见,且是近距离的看清后才能理解,而口语隔着河谷在山对面喊话甚至都能听到。

为什么“是”和“斯”是一回事?访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孔子像。资料图片

同一个字的发音,湖北把吃鱼说成“吃如”,管如果却叫“雨果”,但本义的那个字却不能写错,江苏管几号叫“紫毫”,于是叫“如是”,浙江管胡豆叫“服的”,管茄子叫“亚兹”,从上海到浙江,吃饭俩字的发音由“且维”变成了“谢否”。同样是每字发音不同,但却都不因发音不同而跟原义的字不一样。由此可知,文字统一之重要。

安徽管理顺叫“理孙”,大连管日头叫“意头”,山东管刚叫“将”,管缰绳叫“刚绳”,广东管竹子叫“就吉”,管杨梅叫“远末哎”,四川管国家叫“拐家”,火车则叫“火拆”了。

古时,不读书的人占绝大多数,各地方言无数,秦始皇统一文字却无法统一语言之口语发声后的口音,因为他知道只要是中土读书人一看字就都明白了就行,尽管字的读音各地不同,可毕竟士农工商,读书的士人可引领一切。

为什么“是”和“斯”是一回事?访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孟子像。资料图片

焦点2

网友和古籍都没错?

那现在问题来了,天将降大任于到底是“斯人”还是“是人”呢,究竟哪个对呢?

为什么“是”和“斯”是一回事?访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古籍中的原文。资料图片

原来,在这里“是”跟“斯”的本义完全是一回事。为了便于传布,在还没有印刷术时,除文字表述道理上说得通之外,还得以当时朝代的官话为发音声调押韵,并以好听好记的唱赋形式上口于传唱,使之传播致广大。口传遗风所致,写的“是人”两字,读出声音来可就是“斯人”了,这和将进酒读成“锵进酒”,鬓毛衰读“鬓毛摧”,石径斜读成“石径匣”没什么区别,何况“斯”字音和“是” 字音在这里音和字都同义,且“是”字念成“斯”,后面出现的“其”字也能从声调从义理上与前文都有所呼应,相应呈文。

为什么“是”和“斯”是一回事?访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古籍中的原文。资料图片

在取象思维文化状态长期的推衍文明演进中,自中土人以笔画构成发明象形文字后,纪文以雅言,以其字文含义所阐示要兹深述的道理,总若隐若现在文字后面的义理之中。这种以取象思维用事建立的族群文化,以文化及取象至约约出了笔画构成古文字,并由此诞生了中华文明,长期的生存劳作中生产,赋文字,显明君文,录以纲纪,使文明更加得以衍进,就在秦并六国之前到秦统一文字后,当然的文字象形表述远晚于口语语音表达时,先民文化血脉中潜意识里先入为主的听音自然属性遗传记忆就远大于观字社会属性的现实记忆了。中土文化传至今天的我们,当口头转达本能传布的能量盖过并远大于知文识字量能时,欣意上口的“斯”远比在这儿强词拗口的“是”好记好听,顺理成章,记忆是因为无意选择,我们自然本能的当然只记得是顺口的“斯”而忘却那个量能学来的饶舌的“是”了。口语与文字同传不悖的同时,推动了古文明的继续时,百家中突出了儒家。

唐宋广韵,魏晋之前已见端倪;元明京篇,清末民国依然持续。从还存在的口传心授历代各地散见方言包括今湖广音以南遍及江左岭南的九声六调口语发音中,从已知道的古文献里,诗词文赋传下来的一些字音通过类比、归纳、推衍,不只是“斯”是“是”,其他史上遗留的文字公案也能很快找到答案。线也,没头没尾,正给你中间这一段。

从东北往西南数,大兴安岭就是“大鲜卑山”,北魏拓跋氏发祥地嘎仙洞边的嘎仙河,念快了就叫“甘河”,幸福又叫“幸府”,国家又叫“果家”,到了河北唐山棉袄叫“棉脑”,邯郸管出去叫“吹”,定兴管拿着叫“挪着”,河南中不中的“中”到了安徽合肥叫“着”,已经发“兆”的音了。

焦点3

五六十个版本的《静夜思》竟然都对?

为什么“是”和“斯”是一回事?访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万首唐人绝句》明嘉靖刻本(左)和明万历刻本(右)。资料图片

为什么“是”和“斯”是一回事?访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李太白文集》宋蜀本(左)和《乐府诗集》宋刻本(右)。资料图片

李白《静夜思》有五六十个版本,哪个正确?既然是“床前明月光”,大致范围其实就已经有了,总没说山那边的太阳吧,更没说河东边的鸭子吧。语音是人际交流,说出是让人懂、让人听、无往不复来言去语能让人唱和回应的,发声读音方式一般都是以语言流变约定俗成,而不是最后是一定死抠那字眼儿怎么标准的去读,但秦统一文字后字的写法却一定是要标准的,既然各地口音方言不同,那辨别起来究竟说的是什么就得以乡邻渐进,比邻易通的古方法综合整体判断出东南西北,远近亲疏,大概的、万变不离其宗的就行了。模糊不定的那么多个版本中,明白大致就可以,尽日不量化于惟恍惚取象中,中土得以淡定前行。取象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模糊性也正是它的包容性,很有当量留给你融入在共通其中合而不同,向心所至,乐不思蜀,其泽被边夷之功,永于聚散两相中,以文化及,中土文化带来的古文明以其之发祥绵延赓续,能子孙永葆。

焦点4

“孔子曰、孟子云、荀子云”,谁说的重要吗?

约定以俗成,孔子曰、孟子云、荀子云、庄子云、前人云、古德云,到底是谁说的?不同的版本记述已告诉我们,有道理就行,中土人通常是不记谁说的,只记有没有道理,为致广大传布,有时会用“约”的办法。这“约”是博采众长之“博约”,“冶文至博,取象至约”的“约”,取象文化之所以得以。其实,我们常念的经典的一句箴言真没准儿就是某个乡间教书先生说的,不一定非得是某名望大儒的文笔,当集中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粹又化及泽被能及时,为取得公信力便于致广大,我们先人往往会不由的约到他们认为的圣人大儒身上了,这就形成了如上诸子云,云云云。

太和殿的梁柱,尤其是檩子上方托着的椽子,琉璃瓦下你看远处是不是特齐整?还有彩画,但是近处一看却并不整齐且有偏差,殿四周的柱子都往里倾斜着,这种倾斜是为了宫殿间架更结实,那个椽距并不是一根根等距离,宽点窄点的,但力度之重万钧承托宏观齐整,东西六宫梁上彩画亦如是,檐下旋子点金之间的墨道并不是笔直,然手工的彩绘用笔竟是如此挺括,斗拱两间火焰儿飞跳中钩,感人处正是在于笔画有手动时心跳律动之力伏起的经略。

焦点5

不同字音影响对字文的认识吗?

古文献中记载南宋赵大亨画《荔枝图》,但有的述文却记载是赵大汉画的,到底是亨还是汉啊?等到了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听口音亨就是汉,汉就是亨,语音不同字义似不详,但一听就又能明白绘者其实就是一个人,始知文字录述与口传心授同传不悖中的互补相互。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古诗,南方人往往会读成白云“深”处有人家,但“生”字不确定中可随时确定的因势因时的生动性远高于相对位置固化后特定的这个“深”字,鸿鹄在古文中发音往往被以方言念成“黄吼”,变衍又成“黄鹤”,久之也就写成黄鹤传了下来。

统一文字后,不同读音的方言一见文字本身,一下子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不是“黄王”不分,“十四”不辨,“吃呲”一样了,在连说带比划的还易出错的南言北语茫然交流中,类比、归纳、推衍我们中土人自有方法来弄清,赣南声调“伍赞”二字就是特指北京的黄庄,河南说的“白道”俩字到了北京海淀就是指的北大。文章文笔和书法的用笔一样,魏晋就势,唐宋尚法,不同的发声读字的语音并没有影响读书人对字文的认识,以及他们于文字的驾驭行文势头时的就势顺理成章。能看出这一步,这使我们仍能保有读懂古士人和他们的文笔的可能。

(来源:南方Plus,作者:记者 刘长欣 段江含,常保立系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10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