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特长”当“特色”(莫把特长当特色)

各地都十分重视学校的特色办学。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推出了“一校一品”行动计划,不少学校还把特色发展写进了发展规划。然而,义务教育学校把特色办学的着力点放在特长生的培养上,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学校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原则,设立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项目,选拔部分学生参加这些项目的学习训练,然后把学生比赛获奖成绩作为特色办学的显性标志。对于初中学校来说,各地出台了普通高中的特长生招生制度,学校设立特色项目,可以帮助学习成绩一般但在体艺等方面有兴趣特长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顺利升入普通高中,有效提高学校升学率。可见,义务教育学校把特长生培养作为特色办学的主要策略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背后也有功利思想在作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学校特色发展的规律。

首先,特色办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不同,国家大力倡导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调“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因此,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办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以学校自身需要而设立的特色项目是基于“学校立场”而非“学生立场”,有悖于教育的本质追求;面向少部分学生的特色办学没有体现面向全体,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办学。

其次,特色办学要实现优质发展。特色办学的提出是为了杜绝“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现象,让每所学校办出个性。换言之,学校通过深入分析办学条件,挖掘办学资源,创新办学思路,使得国家教育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校本化”,实现办学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办学能够更好体现办学规律,促进学校更好发展。而当下的特色办学普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不少学校的特色发展是“为特色而特色”,校长也拥有“质量一般般,特色来弥补”的潜在假设,这样的特色办学模式要予以纠正。

再次,特色办学要促进整体发展。特色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优化的过程。办学特色具有弥散性和渗透性,是立体呈现的,是在学校的人、事、物上能够体悟到的一种特别的东西。特色办学不仅关注点、线、面,还应关注整体和系统,要把特色办学融入学校的管理文化、课程教学、德育活动、后勤服务之中,促使师生更好成长,学校更优质发展。

杭州市西湖区有一所初中学校叫公益中学,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师生家长都亲热地称呼校长潘志平为“阿潘校长”。潘志平出生于农村,从小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的熏染,有着丰富的乡村教育经历。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潘志平凝练出“亲情教育”的办学理念。他以“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办学生喜欢的好学校”为追求,致力于“做有亲情的好教育”。他每月给家长写亲笔信,这种古老传统的沟通方式受到家长的喜爱;每周四下厨房为全校师生烧“阿潘羹”,让大家体味“妈妈的味道”;每次过年为全校1500多名学生书写毛笔字,让学生把祝福带回家;在每年新年的“公益大舞台”上,他扮演过“贵妃、唐僧、锦鲤”等角色,与学生打成一片;他把“亲情教育”融入课堂,打造“三有(有情、有趣、有效)课堂”,追求“活教乐学”的教学风格……基于“亲情教育”这一特色办学理念,公益中学走出了一条优质发展与特色发展融为一体的办学路子,学校的标识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总之,每所学校都具有潜在的办学特色,经过努力也都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但每所学校如何走出适合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需要校长三思而后行。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工程杭师大培养基地负责人)

《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21日第10版

作者:项红专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8月19日
下一篇 2023年8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