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这是一门连通线上线下的语言技能课

纪录片、影视剧、人物访谈

线上课堂在各类视觉媒介中穿梭

讨论、对话、旁白

线下课堂在不同交际策略里碰撞

这也是一门连接古今中外的文化热点课

从生活体验到共享经济

这堂面向留学生的汉语课

走在触摸当代中国社会的前沿

当语言学习遇上视频

两者间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

“中级汉语视听说”

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三次变革

形成一套独有汉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在光华楼东辅楼五楼,右手正中的一间教室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高级讲师王小曼正面向讲台下的各国面孔,身后大屏幕线上会议里是仍在国外的留学生。单周的周二上午,教室里总会传出不那么标准的汉语;而在双周,同学们将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完全自主的汉语学习。

“中级汉语视听说”是2012年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实行本科课程改革的第一批新增专业必修课,虽走在了课程模式改革的前沿,但也面临着从零开始探索的艰辛。

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当时,视听说教材的题材颇为狭窄,且价格昂贵,在两个学期的试用后就被王小曼舍弃。2016年,为了让课程更加活泼,她将视频加入课堂并开始自编教材,“通过观看视频来学语言,这非常贴合青年人的生活习惯。这种方式与传统的纸质教材不太一样,能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去自主学习、自由发展,这也是复旦所一直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王小曼花费了大量时间寻找视频,但常规课堂模式限制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这让她颇为苦恼。“如果采取与传统语言技能课类似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学词汇、学语法,然后做练习,那视频的加入只是增加了一个模态而已。”王小曼说。

2013年,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提出“对分课堂”的理念,即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知识,另一半则交予学生,并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学习。

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这一理念让王小曼眼前一亮,她将视频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由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下半部分则交由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下周的课堂上进行汇报与讨论,这便是如今中级汉语视听说的课堂雏形。此后,在多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及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改革项目的助推下,她将完全线下的“对分课堂”推向了线上线下混合的课堂。

从有教材到无教材,从2012年常规模式到2016年“对分课堂”、再到2019年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课堂,“中级汉语视听说”经历了三次改革。而在这十余年间,王小曼渐渐成立起一支教学团队,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汉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和理念方法。

会看会听,也要会理解会表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时尚的理解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种时尚,比如运动就成为了现代社会兴起的一种新时尚”,在“时尚的中国”一节中,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朴惠理分享了自己对时尚的理解。

通过辨析“时尚”与“时髦”,王小曼试图让学生将“时尚”与当下的世界与生活大背景相融合,探究“时尚”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启发留学生思考追求“时尚”与当下生活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

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中级汉语视听说”课程以“中国人、中国传统、中国社会、中国经济、中国发展”为主题板块,进行内容建设。每隔一两年,王小曼就会对线上课程的视频内容进行动态更新。因此,课堂内容既会出现“佛系青年”“断舍离”“无人驾驶”等流行语与新概念,同时也会将历史、地理、民俗、美食等常规话题结合当代中国文化内容进行深度探讨。

与纪录片、人物访谈、影视剧等视觉媒介相配套的,是王小曼录制的讲解视频,涵盖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观看视频与讲解后,线上的基础测试将检验同学们对汉语词汇的掌握程度,并考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会看会听,也要会理解会表达,王小曼将这种融会贯通的过程形容为“从原料到一盘菜的过程”。视频学习、知识点讲解、章节测验,三者组成了一套线上自主学习的完整课程内容。

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有所区别又互为补充,线下课的教学形成对线上课的有益反哺。每节线下课,同学们都会以小组为单位对线上视频的话题进行讨论与汇报。王小曼常常向同学们抛出问题,鼓励着他们传达差异化的观点。她总能惊喜地发现,在生涩的汉语表达下,思想的碰撞与文化的共鸣在熠熠闪光,蕴含着跨越语种和国别的巨大能量。

从课堂分享视频到参与课外“我眼中的中国”视频创作比赛,“中国影视剧配音”比赛等课外活动,一届届学生从视频中汲取着语言和知识的养料,深化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提升了汉语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王小曼与团队成员,亦始终在海量的语料视频中不厌倦地淘拣金砂,翻新着这座汉语视听说的桥梁。

一座纯粹的桥

新学期,更多留学生来到线下,熟悉的名字对应的却是陌生的面孔。第一堂线下课后,王小曼完成了一道“连线题”,她宛如老朋友般准确地叫出了每一位同学的名字。

下课的间隙,她悄悄打开麦克风,教室里的热闹声响穿过网线来到异国他乡的耳机中。“我想着线上的同学们听到课堂上的讨论,会不会受到一点感召,想赶快回到线下的课堂来。”王小曼笑着说。

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细致”和“富有教学热情”,这是许多留学生对王小曼的第一印象。2021级汉语言(对外)专业的郑补暻来自韩国,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参与王小曼的课程。“无论在‘中国电影与文化课’上,还是‘中级汉语视听说’的课堂中,王老师一直非常热情,鼓励着我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郑补暻依然记得王小曼调整着摄像头的角度,向无法到场的线上同学展示黑板上的汉字拼音。

在法国南特大学任汉语教师期间,王小曼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宿舍,从公交换轻轨,她口袋揣着一本便签,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法语单词的复杂变形。轻轻靠着椅背,她会想到自己的学生,他们在学汉语的时候,那种心情是否与自己也是一样的。

“我想用他们最能理解的语言与之交流,这样可以达到师生间比较融洽的氛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王小曼与自己的学生彼此靠近,每年的第一堂课,她都会将学习外语的经历分享给学生们,“他们能感受到老师正在努力地接近他们,那么也会觉得自己要努力去与老师互动。”最终,师生会在一座畅通的语言之桥上相遇。

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从1995年到复旦任教开始,王小曼将简单与纯粹带到了自己的课堂,她常常能从学生们的微表情上捕捉他们对于课堂的感受,在生涩的发音中打捞他们最想表达的意思。

“我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来和学生相处,怎样去关注学生的需求。他们喜欢的东西、需要的东西,能够让他们有所成长、有所收获。”王小曼说。

“教书和育人,两者缺一不可,这是我的一块田地,我就在上面默默耕耘,希望能收获一些好果子。”今年春节,王小曼收到了一位2013-2014年间参加视听说课程学习的同学来信,信中写道:她目前正在从事与汉语有关的职业,开设了一家汉语教学中心。

“努力去创造”,王小曼期待着这座连接师生、文化、语言的桥梁能继续延伸下去。未来,在一个更广阔全面的课程语料库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学习、讨论、成长。

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组 稿|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陈奕宁、赵天润

摄 影|张钦文

责 编|章佩林

编 辑|赵雯欣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10月10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