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关于预防近视这件事 这份“指南”有何“指教”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0月12日电(袁全 陈鹏)在刚过去不久的开学季,眼科门诊大排长龙的景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今,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之严峻已成为共识。“眼镜架在鼻梁上,印在家长心坎里”,面对子女逐年攀升的眼镜度数,家长们虽然内心满是焦虑,但更多的还是无助和无奈。

不久前,国家疾控局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首次从公共卫生维度提出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和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最新《指南》相较以往有何不同?指南出台的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调研与思考?对于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我们还能做什么?在第24个“世界视觉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专访了两位参与《指南》制定的专家——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何鲜桂,对相关问题作出解答。

预防为先 近视不是戴眼镜就能解决的

“没什么大不了,先配眼镜,再严重就去做手术呗。”作为眼科专家,许迅经常会被很多家长咨询近视的问题,每次听到有些家长有类似的想法,他都感到既心急又无奈。

“很多人会忽视一点——近视的损害是不可逆的。”许迅说,保护眼部健康,预防是上策,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靠眼镜和手术解决,“就像一个气球被吹大,气球的壁变薄过程是不可逆的,最薄弱的地方就很容易出问题,甚至破掉。所以近视眼绝对不是戴眼镜、动手术这么简单的,造成的眼底损伤会一直存在。” 对于近视损害的风险,许迅如此形容道。

专家解读:关于预防近视这件事 这份“指南”有何“指教”

9月开学季,小朋友们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门诊楼排队测眼压。(受访单位供图)

因此,本次《指南》从公共卫生人群防控的角度对待近视问题,旨在引导整个社会重视预防这个层面,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帮助孩子们“防患于未然”,“以往出台的文件大多重在控制与治疗,但最新《指南》显然更加注重于预防。上医治未病,在眼睛这里同样是永恒的理念。”许迅说。

例如,在具体实施层面,《指南》强调抓早抓小,推进全生命周期实施和防控,将近视防线前移至孕期、婴幼儿和学龄前阶段。增强家长、教师近视防控意识,把婴幼儿、学龄前、小学低年级学段作为近视防控关键环节。同时,聚焦于孕前、孕期、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等潜在敏感期,降低各时期生物、环境与行为风险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影响。

为了更好从源头上达到预防的效果,许迅此前也曾呼吁“关口前移,幅度要大”,“当前我国小学生近视比例居高不下,这提醒着我们重视学龄前预防近视的必要性。”

许迅认为,关口前移的脚步不能只停在小学,还要把婴幼儿阶段都要统筹起来,进行全周期的近视预防,“例如三岁以下的孩子,尽可能不要让他们接触电子产品;三到六岁的学龄前阶段,就较少接触;学龄阶段,也要引导他们有章法地接触。”

协同干预 让“大手”拉起“小手”

作为一名12岁青少年的家长和一名从业多年的眼公共卫生医师,何鲜桂深知,校园阵地对于近视防控的重要性。

本次《指南》制定前,何鲜桂曾带领团队调研走访上海多所学校。在校园里,他们研讨可能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的切入点,测量校园的桌椅高度,比照教室里走廊间的光照度、打造绿色远眺长廊,尝试研发最新最适合孩子们的眼保健操,打造可供孩子们佩戴的量化监测户外活动手环等,致力于校园视觉友好环境的建设。

专家解读:关于预防近视这件事 这份“指南”有何“指教”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牵头编创的《学龄前儿童主动眼保健操》(受访单位供图)

但在何鲜桂看来,近视防控要重视校园,更要走出校园。本次《指南》的一大亮点,便是突破了以往单抓学校的局限,体现了全人群协同干预。“孩子们真正身处学校的时间,其实还不到一半,何况寒暑假更是长的离校周期,因此以往以在校时间和空间作为唯一预防重点,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何鲜桂表示,本次《指南》同时明确了学校、家庭、社区的责任主体,使得全时全域预防近视变得有章可循。

例如,《指南》明确:强化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学校与公共卫生专业机构、高等医学院校等合作,组织教师进行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掌握近视预防知识。而对于家长,则要求保护意识。家长应主动学习爱眼护眼知识和技能,教育和督促孩子的科学用眼行为,改善家庭采光照明,调整书桌椅高度,纠正“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大手拉小手”的近视防控局面。

“显然,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地调研中,何鲜桂就得出结论:社会各方都可从自己的角度推进视觉友好环境的建设工作,从而汇成一股合力。许迅说:“只有全社会,包括学校、家长、孩子自身共同努力,近视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落实落细 近视防控任重而道远

记者发现,本次《指南》在末尾,附有多张行为评价表,以及一份综合干预过程和效果指标及其采集方法。

在何鲜桂看来,这些具有指导性的表格可以很好地评估近视的风险因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把各个细节的指标都落到位,这才是真正的综合干预,才是落到了实效。”

“制订《指南》时,我们注重了从原来的一些文件中实现具体的细化提升,从公共卫生和预防的角度,给予了更多的实操支撑。” 何鲜桂认为,具体落地的政策,加上业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得综合干预的策略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优势。

但两位专家也同时强调,若想将《指南》中的内容真正落实落细,在具体执行层面仍然任重而道远。

何鲜桂举例:《指南》中明确,在校学生保证每天2小时和每周14小时的日间户外活动。这在何鲜桂看来,抓住户外活动时间正是牵住了预防近视的牛鼻子,因为户外活动时间得到保证了,那些损害视力的行为时间自然而然就会减少,对孩子们心理健康、体质健康都具有积极意义。至于如何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充足,还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管理层,甚至是校外社会群体的集体认同,“尤其是思想上的转变,需要假以时日,要坚持与一些‘学业为重,身体次之’类似的错误观念作斗争。” 何鲜桂说。

专家解读:关于预防近视这件事 这份“指南”有何“指教”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发起的“目”浴阳光系列户外健康促进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但从乐观的角度看,何鲜桂认为,各地也可以因地制宜,在不断探索和实操的过程中,发掘新指标、新方法。此前,在何鲜桂在调研浦东新区的一所学校时曾提出“课间教室清空率”概念并加以实践,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沐浴阳光,并纳入日常评比,在一段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23年世界视觉日的主题是“聚焦职场,呵护眼健康”,许迅说,其实现代人们最初的职业,都是学生,“青少年眼健康是国之大事,需要久久为功,这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需要我们落实在行动上。”

来源: 新华社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10月23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