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本义及其他——再读《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小记

​初秋时节,再读马新、杨朝明、刘德增、杨守森合著《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对于“文”之本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认知,特此小记如下。

“文”之本义及其他——再读《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小记

初秋的董子文化园景区

《说文解字》云:“文,错画也,象交文。”意思是说,“文”是由线条交错组合而成的一种图案,引申为对自然质地的事物的修饰与加工,此为“文”之本义。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关于“文”的注解多达十六种,其中“花纹,纹理”当为“文”之本义。

“文”之本义及其他——再读《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小记

初秋的董子文化园景区

基于对“文”之本义的理解与追索,我国古圣先贤对于语言美的表现功能给予了高度重视,传统文论尽管注重“文以载道”,但却始终不曾偏废过“文”本身的作用。由此,孔子指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同理,用之于文学,“文”则要求注重技巧,要把文句写得漂亮。为此,曹丕曾经明确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典论•论文》),陆机亦称“诗缘情而绮靡”(《文赋》),刘勰则将“直而不野,婉转附物” “清典可味”视为诗歌行文的妙境之所在。至于杜甫所称“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所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苦吟》)、贾岛所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等等,都是对古代诗人重视“文”之本义、潜心文学创作的最美诠释。

“文”之本义及其他——再读《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小记

初秋的董子文化园景区

纵论中国古典文学,其在语言美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古圣先贤和文人志士对语言自身之美的精益之求是密不可分的。进入新时代,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精髓,从事现代文学创作,自当守正创新,既要注重“文以载道”,关注家国大事,切问民生民声,倡行政德正道,更要坚守“文”之本身,永葆中国文学的语言之美,坚决抵制“又鸟” “马户”之流的文化侵蚀和精神戕害,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新贡献。

“文”之本义及其他——再读《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小记

初秋的董子文化园景区

#记录我的2023#​#读书有得#​#分享读书精华#​#读书偶拾#​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10月6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