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如何应对供应链挑战?打造零碳工厂不只购买“绿电”

制造业如何应对供应链挑战?打造零碳工厂不只购买“绿电”

近日,施耐德电气携报告《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亮相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述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正面临四大挑战:首先,企业外部运营风险剧增。突发性事件加剧供应链波动,产业升级对传统供应链带来冲击,客户需求变化也会导致供应链供需失衡。其次,内部管理效率亟待提升。提升供应链韧性使企业建设成本不断增加,同时,伴随企业规模扩张增加了供应链运营复杂难度。再次,生态圈协同难度加大,生态圈透明性、协同性仍显不足。最后,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政策与市场减碳压力不断增加。

四大举措强化供应链建设

“随着全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转型需求增加,企业内外部的管理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管理层面,供应链已演变为一个重要的核心管理话题及核心竞争力之一。”施耐德电气中国咨询业务总经理吕晋晗表示,对此施耐德提出“1+4”的挑战应对方案,其中“1”是指以客户为中心,“4”是指在报告中提出的四个举措,包含精益、韧性、绿色和数字化。

其中精益是供应链高效运营的基础。精益指企业一切都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不断减少或消除工业全过程中的各种浪费提升自身竞争力。作为供应链转型的基石,整个价值链都需遵循精益的工作方式——包括研发、制造、物流、业务运营等,才能将基础打实,从而加速转型。

韧性是供应链稳定运行的保障。韧性指当面临突发风险时,能够有应对方案来减轻、消除风险,帮助企业恢复到原状态甚至更加理想的状态。

绿色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碳排放信息披露项目(CDP)分析显示,企业面临来自供应链环境风险而产生的潜在重大财务影响高达1200亿美元。在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影响下,供应链绿色转型已成必然。

数字化则是贯穿供应链精益、韧性建设以及绿色转型的有力工具。如何更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赋能供应链的精益、韧性、绿色转型,还需企业在数字化技术与人才方面持续投资。

“绿色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从组织维度,另外一个维度是产品。从产品维度来讲,包含设计、生产制造、交付对接、以及运维等过程的减碳,这是对供应链非常重要的一个挑战”,吕晋晗称。

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拥有65家“零碳工厂”,在中国拥有 17家“零碳工厂”,15家被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工厂”和12家“碳中和”工厂,通过部署多样的数字化运营系统,使中国区供应链的整体能耗降低13%。

零碳工厂不只购买“绿电”

谈及低碳或零碳工厂的打造路径,吕晋晗向南都记者表示,当前很多制造企业在做减碳计划时存在误区导致成本高涨,“我们倡导通过践行数字化、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三大方式,推进和加快‘零碳工厂’的建设。”

“很多企业都是简单直接地先铺光伏,尽量用绿电做抵消。如果抵消不了,就去买国内或国外的绿证。这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尤其购买绿电的价格是不便宜的。”吕晋晗向南都记者表示,“从施耐德电气自身的实践来讲,我们的出发点不是绿电替代,虽然它确实是一个很有用的方式。但我们还是从需求方或者能源使用侧先做一些工作,让整个工厂内部能源使用的效率能够提升上去。”

“绿电”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的电,如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等资源所产生的电力。用电企业直接购买绿色电能可以获得相应的绿色电力消费证明。

在吕晋晗看来,企业首先应该借力数字化技术,让整个工厂里面能源使用的数据更透明,通过可视化、精细化的管理来提升能效。如通过部署多样的数字化运营系统,施耐德电气中国区供应链的能耗在过去三年整体降低了13%(相比2019年基线)。

其次则是采用清洁能源。目前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有21家工厂部署了太阳能光伏系统,其中北京工厂屋顶已安装了目前公司内部最大的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230万度,承担了工厂每年30%的能源供给,共减少碳排放1540吨。凭借光伏项目和微电网系统,北京工厂也成为了施耐德电气在中国首家获得“碳中和”认证的工厂。

第三是开展循环经济。以施耐德电气为例,目前施耐德电气全球200多家工厂都已实现了零废弃物填埋;厦门工厂2018年建设的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实现了93%的工艺废水回收应用于产线,大大节约水资源。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挑战肯定是不一样的。大型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多,更关注生态协同,推动全链条减碳。中小企业首要注重的是精益,由于成本、能力等问题,在数字化方面也面临更大挑战”,吕晋晗称。

南都记者 马宁宁 发自上海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9月26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