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平:牛的故事

王智平

很久以前听过老人讲过一个故事:上天让牛下凡传旨,‘凡间的人每天吃一顿饭,梳洗打扮三次’,牛粗心大意传错了旨意‘凡间的人每天吃三顿饭,梳洗打扮一次。’结果原本应该漂亮足食的人间,既不光鲜亮丽食物更是不足,上天美好的愿望落空了很愤怒。为了改善人间的生活,更是为了惩罚牛,上天便把牛贬下凡间,为人间劳作,承受沉重的劳动。

在繁重的劳作中,人和牛也慢慢的培养起来了深厚的感情。

一 我村的人都姓王。村里有个叫王炳德的老汉,我叫他爷,年龄比我父亲小几岁。他的比我小两岁的儿子我叫叔。他不知道锅里的水是否烧开了,别人给他教,‘在锅里扣一个碗,烧到听见爆爆爆的连着响,就是水烧开了。’他却是养牛的好手。他自幼爱牛,他说“快班”牛就疾走,他说“慢班”牛就会放慢脚步。他的牛能听懂他的跪、卧、走、跑等各种口令。

有时赶集(我们这边叫上会)他会骑着牛去集市上转一圈,不是卖牛也不买牛,就是去看看。我觉得,他和他的牛比现在人养宠物狗儿子的互动交流更加默契亲近,似乎他和牛共处的时间多于家人。

解放前他去交公粮,乡公所的人看见骑牛的,认不认识的都知道这是定王村的炳德,称粮后就会直接在名册中划掉他的名字。

一九五四年开始我们这边开始初级社,很快就转入高级社。一九五八年定王村和周围几个小村庄合并成了一个大队叫明星大队(前几年又合并了叫明星村)。定王村被分为明星大队第一,二,三生产小队。一九五九年刮起“共产风”实行“一平二调”。从经营较好的村(以前的自然村)给经营不太好的抽调耕牛等生产资料。炳德老汉的牛也在调配之列。不长时间,老汉听说调过去的牛瘦的,赶过去抱着以前是过他的牛,美美的哭了一场。再不久,牛死了。各自然村的人去分牛肉。老汉不准家人领食牛肉。在家失声大哭一场。

二 定王村合并在明星大队后,传统习惯上叫东头的被分为第一生产小队,以前叫西头的被分为第二生产小队,南场里则叫第三生产小队。

第二生产小队,也就是习惯上叫西头的,有个人叫赖赖,现在也有七十了吧。他的爷爷我们就叫赖赖爷,好像还没有赖赖的时候我们就把他爷叫“赖赖爷”,想不通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赖赖爷也是自小就爱牛,从前清到民国到解放,他养的牛都是膘肥体壮的,在周边村子都是有名气的。

明星大队的西x家村,在把牛快养死完时,在一平二调政策下,赖赖爷入社的牛也被调了过去。牛也很快就消瘦了,可能是水土不服?谁知道啊。老汉也是听说的,过去一看,是真的。也是抱着牛大哭一场,算是告了别。不久后这头牛也死掉了。自然,分食牛肉。分肉有时不能均分到头,村干部安慰群众“不要紧,不要紧,很快就可分了。再一回先给你们补上。” 入社前我们这边的很多人是一辈子都没有吃过牛肉的。

三 在定王村西北不远有个小村子叫小村郭,村子确实不大。从入社一直领导组织的不错,牛多。到一九六七年我经过他们村时看到他们村里的牛甚至比跟前大的村子还多。听说他们村的队长是个退伍军人,姓啥我不知道,但是我们村里的人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他是个有水平的带头人。

王智平:牛的故事

王智平:牛的故事

王智平:牛的故事

王智平:牛的故事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9月18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