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在先,化零为整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整体化、情境化、任务化、深度化特质,对于学校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备课要从碎片化、孤立化转为结构化、系统化;教研活动的开展要从短期、间断性、主题随机性的集备活动转为长期、持续性、主题统一的研修活动;年级教研组要从简单、单学科、实践经验型的教师团队转变为专业、跨学科、研究型的教研团队。

那么,如何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实现集体教研的同步迭代升级?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经验。

先“学”后教,打造学习型教研团队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不断从思维高度、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操作熟练度等方面提升自己,以便胜任大单元教学的任务。

借力“理解力课程”,提升思维高度。从思维高度来说,大单元教学教的是大概念,如何提炼大概念,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思维高度。从众多的事实、问题、主题中找出一个关键的枢纽概念或一条可迁移的普遍法则,没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很难做到的。如何围绕大概念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与评价,设计系列课时适当、前后逻辑一致、内容相得益彰或递进或互补的教学矩阵,需要系统的思维能力与全局把控能力。

我校在实践“理解力课程”中,除了专业培训外,还带领教师研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探究的力量》以及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相关理论书籍,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提取大概念”“情境化学习”“逆向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难点的突破上有了较好的基础。

持续学习,提升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除了思维的高度,在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和跨学科知识的广度上,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只有对课程标准的融会贯通和对每学期教材内容的充分把握、教学目标的成竹在胸,才能在进行整体设计和具体实践过程中真正落实课标要求。

借鉴优秀经验,提高操作熟练度。如何提升教师大单元整体教学操作的熟练度?除了实践经验的积累,专业的培训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打造学习型教研团队,教研组长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培训中带领团队认真练习实操,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适时推送优秀案例,供团队成员学习;组织观摩大单元整体教学优秀课例和讲座,并进行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要成为教研组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服务者和督导者,要利用学校较成熟的考评制度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和督导,为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和智库支持。

有“研”在先,在“三研二定”中明确路线图

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研实践中,该如何操作呢?

学期开始前,教研组团队需要提前做好学期大备课,做好“三研二定”。一研课标:研究课标是怎么要求的,把纲领进行细化,即总目标—学段目标(级)—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同时,关注近期课程和学科教育教学新提法、新主张、新要求。二研教材:通过对编写体例和编写特点的研究,读懂编者意图,驾驭教材,了解不同学段的要求,合理整合利用;合理利用好教参,适当了解其他学科(重点是道德与法治、科学、数学和英语)教材内容及学期教学目标。三研学情:尽可能全面了解学情,分析所教班级学风、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和情感态度等。

一定:定年度教研计划。教研计划的制订首先由团队共同商讨,聚焦主要问题,是大家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的锚定之举,尽可能缩小课程统一性的要求与教师个体性差异之间的矛盾。二定:定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除了常规板块,还应该体现本学期大单元整合思路和基本计划。教研应立足于大概念,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拓展,实现教材内容结构化,让每位教师做到“心中有森林,眼中有树木”,整体了解,系统备课,分单元、分课时制订教学计划。

系统备课,协同完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 整体把握,撰写单元概述。

系统化的单元整体设计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需要团队的群智共创。为了避免简单分工、各管一块、互为割裂的设计弊端,体现单元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教研团队在合作完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采用系统设计的方法。

根据“基于概念理解的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教研团队在前期深入研读课标基础上,再细致研究册与册相关主题、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各学期的双线结构梳理图和语文要素表)以及与其他学科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完成单元概述(包括单元背景和目标)和涉及课标两大板块的分析和撰写。

2. 提取大概念,确定探究问题。

在研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后提取本单元可迁移、持续理解的大概念。单元大概念提取及大概念与学科小概念关系必须通过团队集体智慧才能趋于全面、准确。而把单元大概念转化为单元核心探究问题,虽然仁者见仁,但重要的是从多样化中筛选最优化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深入探究,这也需要协同解决。

3. 完成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目标设计。

提取大概念、筛选探究问题后,接下来就是基于概念理解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四个关键步骤,即目标设计、任务设计、评价设计和过程设计。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一大原则是逆向设计。逆向设计的第一个阶段是确定预期结果,学生应该知道什么(know),理解什么(understand),能够做什么(do),即“KUD”模式,其中,理解意义所指向的就是大概念。因此,教研组在进行目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标、教材、学情,围绕大概念采用“KUD”模式,以关联表格的方式呈现,将预期学习结果一体化。

4. 设计大任务与评价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视语文教学情境化,强调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因此设计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大任务,要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符合世界的复杂性,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大任务的设计基于单元学习目标,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因此需要集团队智慧进行仔细考量、充分打磨、对标审核。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促进‘教—学—评’一体化”。一个单元的学习如果有评价工具的全程导航,那么在教学中目标将更明确、评价信息更完整。基于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评价工具要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也就是教、学、评要形成完整的闭环,因此在完成大任务设计之后马上进行单元表现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设计,有助于教师再次明确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学习评价。

5. 分工合作,完成系统性子任务设计、大单元作业设计及相关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到此阶段,就是教研团队成员展现个性、发挥个人教学智慧的阶段了。在团队完成单元大情境创设后,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独立教研并完成相关备课任务:研讨子任务下面活动及嵌入式评价设计;研讨实践活动设计和学习资源提供清单及何时提供,尤其是研讨学习脚手架、工具设计;研讨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任务、嵌入式评价如何兼容匹配,即“教—学—评”一体化。

最后,借助线下教研和线上平台,通过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成果共享等方式,强化各块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集体研讨,优化各环节设计,形成合案。

学后反思,及时优化形成优秀案例

教研组每次在完成一个大单元整体教学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反思。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应更关注学生“学”的状态和成效,在反思时重点关注学习内容设计与学生学习行为设计的统一性。具体可以进行如下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对照评价标准,反思教学中各项活动实际教学实践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利用每日教研进行反馈;大单元教学结束后,教研团队对照评价标准对本年级学生的大任务完成情况及其他可视化成果进行综合评分,并结合其他证据、对照“KUD”目标进行总结,以达到及时查漏补缺的目的;根据反思结果,及时修正大单元整体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设计,形成可以推广的案例。

以项目为载体,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探究大单元整体教学,我们一直在路上。教研团队凝心聚力,促进大单元教学实践不断走向深入,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24日第6版

作者:张 云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9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