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物”在古代不是“物件”,是指“大事”

第380篇解读《中庸》(46)

――“物”在古代不是“物件”,是指“大事”

作者:红岭浸道

引言

为人处世,总有不逮!为何?关键是没有找到正确方向和路径!

中华古圣先贤,对此早已明了,刻写经典,指引后世。但许多人因为“文言文”难读,就放弃了,极为可惜!

笔者由于机缘巧合,对“文言文”不怎么“畏惧”,所以能够细读,并从古代经典中参悟出了人生大道!

因为如此,我斗胆将自己对一些“古代经典”的解读和体会分享给大家,使得大家再遇到这些“文言文词语”时,能够轻松理解古人说的是什么。

下面是按原文顺序解读的《中庸》部分内容,不一定对,只是一个新视角。

“物”在古代不单指“物件”,更多是指“事物”、“大事件”

古代许多文字中都提到了“物”这个字,比如《易经》中的“厚德载物”。可这个“物”在古代原始的义项是什么呢?我感觉现代人大多都理解“错了”。

比如我正在解读《中庸》,其中就出现了这么几句:“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如何理解这个“物”字,就非常考验人。

现在我们来解一下“物”字的起源与演变:

你知道吗?“物”在古代不是“物件”,是指“大事”

虽然不完全同意上图中的“解释”,但图中的古文字写法还是比较清晰的。

古代文字“物”的写法大体上就如上图中的“画”法。这个简笔画,通常理解为两部分组成,一是“三点水”,另一部分是“刀”或“汤匙”,还有的有“牛”。

这些组合,大意可以猜测得到:杀牛流血的场景,或者祭祀之后用汤匙在汤中捞牛肉吃的情形。

古代,人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现场杀牛”呢?牛,作为古代大项财产,不会轻易杀死。只有在极为重大事情发生时才“杀牛”。

古人也自己曾昭告天下“天下大事,唯祀与戎”,就是说只有在“祭祀”祖先,或者“祭祀”天地时,还有在“外出征伐”时,才算作大事。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测:“物”,是指发生大事件时的“杀牛”,以突显重视程度。如“太牢”就是天子诸侯祭祀天地时的标准,“牢”字“显示”了牛在“殿堂”之类建筑物内,即杀后摆在祭祀台上的牛,或者被关起来待杀之牛。

所以,“物”,早期肯定不是指“物品”“物件”,而是指“大事件”“大事”。

这样再来理解“厚德载物”就容易多了:也就是“美好的行为积累厚实了,自然就能承载得起大重任,或者说,自然就能成就大事”。

回到《中庸》的解读。

“博厚所以载物也”,白话意思是“见识广博、积累深厚,所以能够负担大任”;

“高明所以覆物也”,白话意思是“站位高、看得清楚明白,所以能够权衡运作大事”;

“悠久所以成物也”,翻成白话就是“持续时间长了,慢慢地就能够做成大事”。

从“物”字的解读中,我们可知,古代的一些字的字义,到今天可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为了读懂古代经典,多了解些古文字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否则会在学习古代经典中,不知不觉“误入歧途”。

附:《中庸》原文

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9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