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强势崛起,甩开欧洲老牌车企,欧盟正考虑“增加关税”?(中国汽车在国外)

引言

近日,不少国外媒体放出风声,称欧盟准备对中国进口汽车启动“双反”调查,而这一调查,被视为加征关税的前兆。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

有人说,欧盟之所以有此打算,是因为中国汽车崛起太快,令欧洲车企蒙受了巨额损失。倘若再不加以节制,欧洲市场很有可能彻底成为中国汽车的天下!

事实当真如此吗?让我们一探究竟。

欧洲市场的转变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汽车制造业不断发展,成为了“中国制造”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汽车远销海外,成为了亮眼的中国名片。

而对于这批肩负出口重任的国产汽车而言,欧洲曾是一块不折不扣的“福地”。

首先,欧洲发达国家多,市场潜力大。

欧洲孕育了两次工业革命,天生与汽车有着不解之缘。欧洲人有着成熟的汽车消费观,对汽车需求量较大,也愿意为汽车花钱。这些背景条件为中国汽车出口欧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换句话说,中国汽车不必再费尽心思开拓市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次,欧洲的汽车政策相对友好,市场开放包容。

就政策而言,欧洲各国政府推崇“一视同仁”。所谓的“一视同仁”,指的是平等看待国产车与外国车,不搞特殊对待,打压外国车企。以新能源政策为例,欧盟规定,只要符合标准,那么外国进口车辆也可以享受同样的优惠与补贴。

相比之下,美国却显得小气许多,不仅禁令外国车领取补贴,还要对外国车企实施技术限制,百般阻挠外国车企在美建厂。

除了政策之外,欧洲市场的关税更是一大亮点。

中国向欧盟出口汽车,只需要缴纳10%的关税,但若是中国想要向美国出口汽车,便需要缴纳27.5%的关税,成本足足提高了近三倍!

由此可见,曾经的欧洲市场对中国汽车较为友好,是发展汽车出口贸易的不二之选。

而这种开放,归根结底是因为欧洲有底气。

纵观全球汽车行业,欧洲车企始终位于世界前列。欧洲车企历经百年沉淀,既有先进的造车技术,又有超凡的品牌影响力,地位卓然。汽车是欧洲制造业的骄傲,这份笃定的自信造就了一个包容的市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气慢慢发生了改变。国外多家媒体表示,欧盟或将对中国汽车启动“双反”调查。

双反调查,涵盖反倾销与反补贴两个方面。由过往的经验可知,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贸易调查,而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前奏。

据欧洲媒体报道,欧盟即将提高关税,进一步限制中国汽车在欧洲的销售。倘若这些消息属实,欧盟的意思便十分明确,就是要打压中国汽车。

那么,欧盟为何态度大变,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

新能源车出口

其实,欧盟态度转变的原因非常简单:中国汽车崛起,强势进入欧洲市场,欧洲车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欧盟害怕本土汽车将失去竞争优势。

换言之,中国汽车让欧盟失去了原有的自信,从开放转向了保守。

中国汽车之所以能够火速在欧洲占据一席之地,实际上与欧盟的一项立法有关。

欧洲工业起步早,发展快,工业的进步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却也对自然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传统汽车制造业便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当汽车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环保必将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为了减少汽车排放,欧盟做出了不少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推广新能源车。

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约定以2035年为最后期限,要求欧盟境内各个国家在此期限前禁售燃油车,全部改换新能源车。

一年后,欧洲议会通过了这项立法建议。随后,各国政府相继宣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推广新能源车已板上钉钉。

而这项法案,恰好给中国新能源车进驻欧洲提供了绝佳机会。

汽油车与柴油车是欧洲的传统车,欧洲在传统车制造上占据优势,但这种优势在研发新能源车的时候反而会成为劣势,令欧洲车企瞻前顾后,束手束脚,既不愿意放弃传统,又试图革新。

但中国车企没有这样的顾虑,因此能够铆足了劲发展新能源车,比亚迪的崛起便证明了这一点。如此一来,中国车企反而后来居上,在欧洲市场的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目前,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主力。据统计,在2023年1月至5月期间,中国一共出口了45.7万辆新能源车,出口金额超过了165亿美元。而在这165亿美元中,欧洲足足贡献了73.2亿美元,几乎占到了总量的一半!

若我们挑选出购买中国新能源车最多的20个国家,会发现更令人惊讶的真相。这20个国家里竟然有11个欧盟成员国!

其中,在我国进口新能源车最多的欧洲国家是比利时。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比利时已经为我国的新能源车付费3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五分之一。

如此惊人的比例,也难怪欧盟忧心。

更令欧盟感到恐慌的是,这一切只是开始。中国新能源车潜力巨大,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也占据着优势。

与欧洲相比,中国新能源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不仅类型多,价格低,升级换代也格外迅速,各种新功能源源不断推出。总体来说,中国新能源车的性价比较高。另外,中国新能源车的量产能力也远远高于欧洲。

不仅如此,中国在生产新能源车配件方面也更有经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充电网络是推广新能源车的必备要件,但欧洲车企的行动力远远不如中国车企,在欧洲人还没想明白的时候,中国人的方案便已经落地生根了。

若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欧洲的汽车市场将被中国新能源车企全方位占领。

危机近在眼前,欧洲人坐不住了,连忙提出了增加关税的方案。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方案竟然引起了不少欧洲人的反对,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两派辩论

目前,围绕着是否要向中国新能源车加征关税一事,欧盟内部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拨人大力赞同,而另一拨人则心怀顾虑,表达了反对意见。

赞成派主要集中于法国与意大利,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便是典型。

去年5月,马克龙曾发表了一次公开演讲,而这场演讲也被视为针对中国车企的一次“宣战”。在演讲中,马克龙将新能源车与光伏产业相对比,他言辞激烈地表示,欧洲已经在光伏上吃了亏,让中国把控了市场,那么便绝对不能再丢掉汽车领域。

马克龙甚至认为,中国正在利用新能源车扼杀欧洲最重要的汽车产业,后果不堪设想。

法国政府表态后,意大利著名车企斯特兰蒂斯CEO塔瓦雷斯立刻给予了声援。

塔瓦雷斯提出,正是因为欧洲关税太低,所以中国汽车才能具备价格上的竞争力。他认为,最恰当的关税应当在15%-25%之间。唯有这样,欧洲车企才能拥有一线生机。

而反对派则主要集中于德国,在反对派看来,欧洲加征关税,反而会害了欧洲车企。这个结论乍一听匪夷所思,但只要仔细推敲,便能发现其合理之处。

首先,加征关税将令欧洲汽车失去中国市场。

一旦欧洲行动,那么中国政府必然也会出手,同等制裁欧洲车企,限制欧洲汽车在中国销售。丢掉中国的大单,对欧洲车企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2022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超过4成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相比十年前,该比例不减反升,足足提高了10%左右。目前,德国车企已经与中国市场构建了良好的贸易关系,利益当前,德国车企自然不可能放弃。

反对派更敏锐的意识到,这并不是某一家欧洲车企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欧洲汽车行业的严峻挑战。直白点说,想要继续在中国卖车赚钱,就不要折腾作妖。

其次,加征关税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这种主义最终将把欧洲车企推入深渊。

保护主义不是挡箭牌,而是阻碍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壁垒。加征关税,只能挡得了中国汽车一时,却挡不了一世,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已经是一种必然。若是欧洲执意封闭市场,只能令自己落后于时代。

等到欧洲幡然醒悟时,会发现中国已经掌握了最先进的新能源车技术,想追都追不上了。

结语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增加关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是最为消极的应战模式,终将害人害己。

欧洲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将更多心思放在提升科技上,增强本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唯有这样,才能推动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实现良性竞争。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8月19日
下一篇 2023年8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