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哲学专栏:是心是佛、寂知指体、​本来无事


中国佛教哲学专栏:是心是佛、寂知指体、​本来无事

是心是佛 佛教用语。原出南朝宋畺良耶舍译《观无量寿经》:“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这段话本是解释念佛三昧(佛现前定)的,谓诸佛本无,都是自心的构想造作,自心观想什么佛,即会产生什么佛的形象,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即是“此”:有此心即有此佛。自楞伽师开始加以删略,并另作发挥。唐净觉撰《楞伽师资记》,谓第五祖道信提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即是心,心外更无别佛”,于是就转成了众生自心,本自有佛,净土信仰中的观念变成禅宗的观念,“是心是佛”被解释成“即心是佛”、“佛即是心”。

寂知指体 佛教用语。禅宗南宗荷泽神会一系的主要教义。谓人人具有先天的“空寂之知”,乃凡圣之本体。据宗密《圆觉经大疏钞》:“万法皆空,心体本寂,寂即法身。即寂而知,知即是真智,亦名菩提、涅槃、广(真)如……此是众生本源心也,是自然本有之法。”谓产生“万法”之“识”为“妄念”,对“妄念”之否定,即剩下无任何分别活动的“空寂之心”。此种心性,具有一种“不昧”的“灵知”,亦名“空寂之知”,简称“寂知”。此种“寂知”,人人具有,或名“涅槃”、“真如”,或名“菩提”、“真智”,或名“法身”、“佛性”。佛教的修习就在于“直指知见”,了解自己固有的“寂知”,不必于心外求佛。故反复强调“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

本来无事 佛教用语。禅宗牛头禅的主要教义。谓心、境本无所有,凡有所作,皆是迷妄,故当丧己忘情,心无所寄。据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言‘本无事’者,是所悟理:谓心、境本空,非今始寂,迷之谓有,所以生憎爱等情。情生诸苦所系,(如)梦作梦受。故了达本无(事),即须丧己忘情。忘情即度苦厄,故以忘情为修也。”意谓人的迷悟,全在于能否证得“本无事”之理;而要证得者,唯有通过丧己忘情。故此家禅法的特点,被概括为“本无事而忘情”,或曰“休心不起”,总曰“牛头无有一法”。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10月3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