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部郎、潜火军、五坊使……这些职业在古代是干什么的

驾部郎、潜火军、五坊使……这些职业在古代是干什么的

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较起真来,今天的很多职业都是古已有之,比如:医生可追溯到尝百草的神农氏,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我们日常使用的瓷碗陶碟至少有几千年的烧制史……可能有人会说,那程序员古代可没有,但反过来说,诸如古代的补碗匠、货郎担这些职业,今天也几乎再难见到了。所以说,如果你我的职业能够纵贯古今,也不失为一种缘分。不妨,我们就来说说几种穿越历史的职业。

方志系统从业人员vs太史

首先,就说说这跟“历史”有关的职业。

中国历史悠久不必多说,中国人自古以来更是重视对历史的记录,直到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地方志办公室,专门负责整理地方资料,且各个领域都有机构负责编写年鉴。

这些地方志、年鉴的编写者,大概对应的是古代的“太史”。

中国最家喻户晓的“太史”首推司马迁。我们知道司马迁遭遇过宫刑,却不知道,当初其实是让他在罚款、宫刑和自杀三种惩罚中选择一个。司马迁家贫,无法承担巨额罚款数目,但他想坚持写完能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最终只能选择宫刑。

《史记》一直记录到司马迁所生活的年代,他如实记载当时发生的一切,以“君举必书”的态度,令《史记》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实,如果继续追溯司马迁这种精神,则是春秋时期“宁死也要秉笔直书”的史官群体。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

崔杼是春秋时期的齐国权臣,齐庄公与崔杼的妻子私通,还拿着崔杼的帽子赏赐给其他大臣。崔杼知道后,设计杀了庄公,另立新君。齐国太史在竹简上记下了“崔杼弑其君”五个大字,崔杼就这样被钉在了“弑君”的耻辱柱上。崔杼为了给自己留个好名声,就杀了这位史官,还威胁其继任者。当时,太史这个职业是世袭的,前太史的二弟坚持不改,崔杼又杀之;三弟继续写“崔杼弑其君”,崔杼继续杀;到了四弟,仍在坚持写“崔杼弑其君”……当人连死都不畏惧的时候,还能拿什么威胁他呢?崔杼无奈只能作罢。

齐国史官兄弟四人为坚持记载史实,慷慨赴死的精神,不仅鼓舞了后世诸多史官,更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统治者的言行。

从汉代开始,每朝每代都会编修国史,而帝王的起居注就成为修撰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但是,汉朝没有专职人员记录帝王起居,只是宫廷内部自行编撰。从晋朝开始,才任命中书著作郎来编写起居注。后世王朝沿袭前朝制度,设起居舍人等官职,专门记载起居注。由于起居注记载皇帝的一切行为,为了避免因为皇帝看到对自己不好的记载而处罚起居注官,便有了一条“自古人君皆不自阅史”的不成文规定,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想看史官对他的起居注,但遭到了拒绝。不过,真正能做到的皇帝并不多,甚至有康熙皇帝因记注官欲将谕旨“前后互异之处指出书写”而裁撤起居注馆。

快递员vs驾部郎

如今,快递员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信息、物资传递在古代也很重要,周朝就设有邮驿,分步传和马传两种,由夏官大司马管理。为及时传递军事信息,设置烽火台,在历史上还留下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汉代邮驿制度更为完备。邮人负责传送文书,驿是为邮人准备马匹的机构,传是给政府官吏或特许之人提供车的地方,驿和传统称为“置”。除了官方快递,私人快递也已经出现。《汉书》记载:“旦置驿书,往来相报。”汉武帝幼子刘弗陵在位时,燕王刘旦和朝中重臣上官桀共谋废立之事,当时刘旦住在今天的北京附近,为了和西安的同伙快速传递信息,自己出钱设置了驿书。

唐朝邮驿遍设全国,由兵部、驾部郎掌管。有水、陆两种运输形式,工具有马、驴和船,每日的路程都有规定,“马日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除了传递官方文件,还负责运送官物,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数千里路程,驿夫骑马传送,竟能让唐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可见唐朝邮驿的发达。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邮驿制度,进一步细化了速度要求。驿者在传递文书时发檄牌,这牌有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的区别,其中金字牌要求驿使速度最快,只有传递敕书和军事机密文件才会用它。因此,宋高宗为命岳飞班师,一天之内竟连发十二道金牌,岳飞收到十二道金牌,便明白宋高宗决心已定,乘胜追击已无可能,只得罢兵回朝!

元代疆域最广,因此邮驿制度也最为发达。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记载:“皇帝使人自都城出使者,每二十五里必有一驿,每驿有房舍,宏大华丽……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帐供,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集,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为极盛也。”驿站之外还有急递铺,“转送朝廷方面及郡邑文书往来”,铺卒腰穿革带,并系悬铃。所要到铺的铺人听到铃声则出来接文书,然后又辗转以去。政府规定铺人一昼夜要走四百里,勤惰有赏罚。

明代的驿传大体与前代相仿。明末攻破北京、把崇祯皇帝逼得自挂煤山的闯王李自成,在造反之前就在驿站当驿卒。崇祯元年(1628年)精简驿站,在这裁人的风口浪尖,李自成偏偏弄丢了公文,等于自己砸碎了饭碗,没了工作欠的债也还不起。债主逼债还把他告到官府,县令罚其“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好在他被朋友救了出来。李自成因受此奇耻大辱,一怒之下杀了债主,又把与他人通奸的妻子杀了,身背两条人命只得逃到外地投军,结果又因军队欠饷而发动兵变,最后让大明亡了。

消防员vs潜火军

从古至今,火灾都是重大事故。时至今日,仍有消防员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奔赴火场,甚至牺牲生命。这还是在有发达的灭火装备的今天。

在古代,防火更是重中之重,早在周代就出现了专业的“消防员”。根据《周礼》记载,周朝管理火政的官员有司烜、司爟和宫正。司烜的职责是在城中用木槌敲大铃,以提醒人们注意防火,与后世更夫的职责相同;到了干燥的仲春,司爟负责传达禁止生火的命令;宫正则负责监督宫中的防火事宜。

汉代负责火政的官员称为“别火”“夜士”。别火官主要负责宫廷内治火、改火。夜士是各地方负责巡夜、管控灯火等事宜的人员,他们要禁止百姓夜间随便在街市动火。

唐代在各个坊里都有“武候铺”负责消防,并且有了先进的灭火工具——皮袋、溅筒。《通典》记载:“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

宋朝设置了更为严密的防火制度。官府规定,到了半夜要灭掉一切火烛,防止人们在熟睡时发生火灾,如果有人家要在后半夜烧纸钱,必须事先告知负责火禁事宜的官员“厢使”。为了及时消灭火灾,官府还在地势高处修建了望火楼,监察城内起火处。

宋代的消防员叫“防隅军”“潜火军”,一旦发生火灾,防隅军便立即携带消防设备扑救灭火。同时军队也参与扑救,各部队密切配合,井井有条,因此“每遇火发扑救,须臾变灭”“不劳百姓”。灭火工具也进一步完善,宋仁宗时便有了水袋、水囊、唧筒、麻搭。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和太守时,还为潜火军配置了棚索、斧、锯、火笼、火背心等消防装备。

明朝在京城设有“红铺”一百一十二处,每铺有火丁官军十人,负责京城防火。地方基层政权设有总甲负责火盗,一些城市还组建了专业的消防部队——火兵,配备水桶、藤斗、麻搭、竹梯、斧、锯等救火器具。清朝开设了火班,即机桶处,机桶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救火工具,也是消防车的雏形。紫禁城内还放置有机桶、铁水缸,每缸可储水三千多升,以防火灾的发生。20世纪从日本舶来“消防”一词,负责救火的人员也开始被称为“消防员”。

铲屎官vs五坊使

今天,我们称养宠物的人为“铲屎官”,这当然是一种笑谈,但在古代,还真有人专门做这件事。

《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懿公特别喜欢养鹤,宫廷里专门有领俸禄养鹤的宫人,并且还给鹤定品级和俸禄,甚至让鹤坐着只有大夫才能乘坐的轩车跟他出游。当然,作为一国之君如此放纵自己,必然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卫懿公最后因养鹤而亡国身死。

秦汉时期,人们修建了专门供天子游玩射猎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汉书》记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上林苑中豢养有狗、马、鱼、鸟、大象、白鹿等,还都配备了专人负责喂养,“其没入奴婢,分诸苑养狗马禽兽”。李延年在刚入宫时就是负责给汉武帝养狗的“狗监”;出使匈奴被扣在贝加尔湖边牧羊的苏武也曾担任过“栘中监”,是负责管理鹰犬等动物的官职。

唐朝皇帝喜欢动物。开元年间,唐玄宗设立了“五坊”管理他的爱宠,分别是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唐代中期郑处诲撰写的《明皇杂录》记载了唐玄宗爱宠“雪衣娘”的故事:雪衣娘是岭南进献宫中的一只白鹦鹉,唐玄宗命人教它近代词臣的诗作,它只吟诵几遍便能背诵无误。皇帝跟人下棋,看着快要输的时候,近侍一呼“雪衣娘”,它便飞来搅乱棋盘或者啄伤下棋人的手,帮玄宗作弊。一日它突然被猎鹰袭击,一个回合便一命呜呼,玄宗伤心不已,命厚葬之。

明朝嘉靖皇帝与现代的“猫奴”可为同好,“至于御前又最重猫儿,其为上所怜爱及后妃各宫所畜者,加至管事职衔”。他对喜欢的猫儿都要给个封号,还设置了猫儿房,有三四名近侍专门负责照料御前有名的猫。嘉靖还喜欢给猫儿起名字,“牝者曰某丫头,牡者曰某小厮,若已骟者,则呼曰某老爹。至进而有名封,直谓之某管事,但随内官数内同领赏赐”。有一只猫,全身微青色,只有双眉洁白,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霜眉”,这只猫善于体察人意,皇上要去哪里,它能预知前导;皇上就寝,它守在榻旁不移。霜眉死后,明世宗“命以金棺葬万岁山,荐以斋醮”。大学士袁炜还为其撰写了悼词,其中有“化狮为龙”之语,颇为嘉靖赏识。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既有新的行业不断出现,也有旧的行业渐渐消失。

(摘自《古人这样过日子》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9月28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