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山西方言中保留了众多的古声、古字,承载着太多历史文化信息,成为学界珍视的研究对象,被称为语言演变史上的“活化石”。

或许是历史太过古老,或许是文化太过厚重,有时候,一些山西方言真的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怎么也摸不着头脑。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山西平定境之娘子关

比如,在我的家乡山西省平定县,把东西藏起来不让人发现,口语不说“藏”,而是说“记”,也有人说“抬”。

如,“老刘平时怕老婆,有点私房钱就赶紧记起来。”

又,“快把钱抬好,别让小偷掏走了。”

但是,“记”和“抬”这两个字的基本含义,跟“藏”并无直接关联,且在古代典籍中也没有相关的用例。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晋语分区图

那么,晋方言中表“隐藏”义的口语词“记”和“抬”到底从何而来?又有哪些文化渊源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晋方言中表“隐藏”义的口语词“记”和“抬”,都只是记音字。

所谓“记音字”,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字只是用来表音的,不表意。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当我们读到一个字的时候,基本能够知道它要表达的意思。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古代典籍

但是,有一部分字在某个历史时期,官话读音发生了变化,而方言仍保留其原有读音,时间一久,其读音虽在,本字(即原来的字)却被弄丢了,便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去代替原字。

特别是今天,我们大力推行普通话,舍弃了大量的古字,而这些古字的读音,依然留存于各地方言中,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其本字到底该怎么写,造成了所谓的“有音无字”现象,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记音字。

比如,晋语“圪崂”,其本字就是“角落”。角落是“角”的分音词,这在古代汉语中叫“切脚语”。

“切脚语”一词产生在宋代,就是运用切音的原理,用反切上下字代替本字。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山西平定民俗表演:迓鼓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全编·唾玉集》:“俗语切脚字:勃龙蓬字,勃兰盘字,哭落铎字,窟陀案字,黯赖坏字,骨露锢字,屈挛圈字,鹤卢浦字,哭郎堂字,突挛团字,吃落角字,只零清字,不可叵字。即释典所谓‘二合字’。”

到了现代汉语中,我们把这种语音现象习惯称之为“分音词”。

分音词,顾名思义,是指由一个单音节的“字”,按声韵分拆的规则,分读为两个音节的单纯词。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山西民居

由于这种类型的分音词,第一个音节都是入声,第二个音节的声母都是“l[勒]”,所以又叫“嵌l词”。“角落”就是“角”的“嵌l词”。

“角”字,在明末清初时期的韵书《字汇补》中,标注的读音是“古禄切,音谷”,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拟音,当为gu(音谷)。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山西民居

由于方言读音的差异,明代以前,“角落”在晋地方言中读音为“ge lao”(音圪崂),再后来,由于“尖团合流”,在现代普通话中音变为jiao luo(音角落)。

很少有人知道,晋方言中表“隐藏”义的口语词,无论是“记”,还是“抬”,其本字都是“匿”。

匿,读作nì(音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匿,亡也。”三国魏张揖《广雅》云:“匿,藏也。”也就是说,“匿”的基本含义就是隐藏、躲藏。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古代典籍

“匿”字直到今天,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大量使用。比如,我们常说的“隐匿、匿名、逃匿、销声匿迹”等等。

匿,这个字非常古老,殷商已有。

2018年,在山西闻喜酒务头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完整的青铜器组合,包括鼎、卣(yǒu音有)、尊、觚、爵,以及兵器钺、戈、矛等,还有弓形器。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山西闻喜酒务头遗址发掘现场

考古工作者根据商代墓葬青铜器组合的形制特点,判断该墓葬主人有可能是与商王同族的人,被分封到此处建立了自己的属地。

在诸多珍贵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不少青铜器上都刻有相同族氏名“匿”的铭文。

考古专家认为,“匿”是殷商时期一个方国的名字,也就是说,酒务头墓地所处的地方在商朝时期,有可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名为‘匿’的小国家。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山西闻喜酒务头遗址出土青铜器上的族氏铭文

“匿”,在甲骨文从“乚”,金文从“匚”(或左或右),从若。

匚,读作fāng(音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匚,受物之器。象形。”是说这是一个象形字,指古代一种盛放东西的方形器物。

据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考证:“匚(区匿所从者),其形象室屋(象横剖面,宀象 纵剖面)、庭院,或其他可以储物、待(呆)人之处,‘乚’是其省形”。

“若”的象形,有人说类似女子举着双手干活之状。《说文解字》曰:“若,择菜也。”其实择菜不必举着双手,看上去更像采摘叶果。因此,“匿”就是采桑藏匿筐中形。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匿”字的演变

也有人说,“若”字的上部是“艸”(即草),中间是“又”(即手),下部是“口”,表示手抓了好多草盖在身上,人躲在里面不张嘴说话。因此,“匿”就是一个人戴着草帽圈,躲藏进坑洼之处的形象。

不管哪种解释,都将“匿”字的本义指向“躲藏”“隐藏”。

说完“匿”字,再回到晋方言中表“隐藏”义的两个常见口语词:“记”和“抬”。

无论是这两个字的读音,还是“匿”字的读音,它们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那怎么会拉扯到一块呢?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康熙字典》中的“匿”字条

其实,“匿”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女力切”“昵力切”,唐代《唐韵》、明代《正韵》,以及宋代《集韵》、元代《韵会》中,标注的都是这个读音,用现代汉语拟音,当为nì(音逆)。

“匿”字还有一个读音,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匿读若□,即读若质也。古亦读尼质切。今音乃女力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匿”字,今音(隋唐两宋的语音)读作ni(音逆),但在上古语音(周秦两汉的语音)中,读作□(这个字电脑上打不出来,具体字形见下图),大致与“质”的读音相同。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质”的上古读音,用国际音标标注则为[tids]或[tjid],所以,“匿”之古音应在“端透定泥”四母之“端母”,对应现代汉语的“t[特]”母。

《集韵》就这样说:“匿,惕得切,音忒”,用现代汉语拟音,当为tè(音特)。

如,《尚书大传》卷三:“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意思是说,朔日,就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如果在东边能看到月亮,这就叫“侧匿”。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匿”字的演变

侧匿,在有的文献中,记录为“庂慝”。《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朔而月见东方,谓之庂慝。”

庂慝,读作zè tè(音泽特),这当是“侧匿”的上古读音,也就是说,“侧匿”这两个字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读音为“庂慝”。

慝,是个会意字,从匿,从心。就是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山西闻喜酒务头遗址出土的子匿圆鼎

山西平定方言中,表隐藏义的“记”,就是从“匿”的nì(音逆)音转化而来的。

这属于全浊声母的弱化音变现象,由于其机理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简单来说,就是ni(匿)音,由于方音差异,被有些人读成了ji(记)音,久而久之,约定成俗。

把东西藏起来,山西平定方言谓之“记”,也说“抬”,其本字是啥

山西平定民俗表演:迓鼓

表隐藏义的“抬”,则是从“匿”的tè(音特)音转化而来。

这涉及到古音学的“旁对转”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不同的字互押或转化,再加上方言发音的差异,在山西平定方言中,te(音特)音便被读成了tai(音抬)。(张文平)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9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