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住,为啥不是五念住、六念住?

四念住,为啥不是五念住、六念住?

由粗到细,由表及里

由自身到世界

所有烦恼,皆与身受心法相关

四念住,为啥不是五念住、六念住?

佛陀在修行中发现,有四个对象最容易让人生起烦恼,那就是身、受、心、法。我们想一想,所有烦恼的产生,是不是和这四个对象关系密切?有没有超出这些范畴?四念住的修行,就是让我们从这四个对象入手观察。

首先是对身的观察。通常,我们不太会对翠竹产生我执,却对自己的身体执著不舍,还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执著早在识去投胎时就已产生,所以身体是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看不清的对象,很多烦恼由此而来。

其次是对受的观察。在十二缘起构成的轮回流程中,受是关键环节。凡夫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由无明而有行、识、名色、六入,然后接触外境,产生感受,包括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

这是遍一切时一切处的常规心理,所以对受的观察尤其重要。如果不能正确面对,一旦受出现后,我们就会陷入其中,引发爱、取、有,轮回由此而生。

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些人或事恋恋不舍,耿耿于怀,这种挥之不去的感觉,绝不是单纯的影像,背后还蕴含强烈的苦乐忧喜。正是这些感受在内心留下的深刻印象,使我们执著于此,成为轮回之因。佛教把受列为五蕴之一,正说明它是导向轮回的重要心理。

第三是对心的观察。人都是活在各自的心念中,其中有善心,也有不善心,这些心念决定了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世界。因为不能正确认识心念,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长养烦恼,造作无尽的轮回。通过对心的观察,看清它是什么,我们才能进一步管理它,改变它。这是转染成净的关键。

第四是对法的观察。法的范围很广,如名法、色法、四谛、十二处、十八界等,都属于法。其中有些代表有漏的生命现象,如色、受、想、行、识五蕴;有些是和轮回相应的法,如贪、嗔、昏、掉、疑五盖;有些是和解脱相应的法,如七觉支、八正道。

对所有这些法,我们都要正确观察。否则,当我们面对杂染法时,就会陷入杂染。即使面对清净的法,要是不能如理作意,而是带着贪著等不善心,净法也会变成染法。

看似简单的四个对象,却涵盖了一切,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又由自身到世界。所谓念住,就是锁定这些对象,让心安住于此。

念头的安住,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有人会把念头安在吃喝玩乐,有人会把念头安住在财富、地位,还有人会把念头安在某个人身上。事实上,这种串习是凡夫的本能,是和贪嗔痴相应的。

所以在修行过程中,并不是开始就修四念住,而是要亲近善知识,通过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来确立正见。有了正见,才能以智慧观察身、受、心、法,从而导向解脱。

摘自:《辩修对治品》讲座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如需转载,请务必留言

四念住,为啥不是五念住、六念住?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酷族派酷族派
上一篇 2023年9月24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24日

相关推荐